加入收藏夹
设为首页    |    
欢迎浏览嘉峪关城市博物馆网站!    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>  藏品展示  >>  藏品展示  
藏品展示
【藏品故事】一份来之不易的“喜报”
来源: 收藏研究部      日期: 2021-08-27      作者: 杨艳玲      点击数:

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二楼城市记忆展厅60年代复原场景中,墙上悬挂了一张用彩色木质边框装裱的“喜报”。这是一张43.5厘米、宽31.5厘米纸质奖状,上端印有毛主席侧头像,下端印有“八一”字样,四周印有反映四个现代化”建设的图案,中间印有“黄俊玉同志在完成任务中获得优良成绩,业经批准荣立三等功,特此报喜,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三日”。说起这喜报,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英勇故事。

2014年12月11日,因棚户区改造,家住文化街的黄俊玉老人在搬家时,依依不舍将挂在家中的这张喜报下,得知城市博物馆正在征集老物件,他几经犹豫,最终将这幅珍藏了近50年的喜报31幅珍贵的老照片送到了城市博物馆。2015年1月,这喜报我馆“城市记忆”单元展的60年代复原场景中展出,因展品极具时代精神和感召力,受到许多观众的关注。

喜报的主人名叫黄俊玉,据他介绍,他是1942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民权县龙塘镇寄岗村。1959年,他响应全国支援西北建设的号召来到嘉峪关,被分配到酒钢四公司上班。1961年3月,在酒钢第一次下马后,他随酒钢四公司全体职工分流至辽宁省抚顺市“105钢厂”工作。两年的钢厂工作经历他记忆深刻的不是工作的艰苦,而是钢厂对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这支部队,正是雷锋所在的连队,由于工作关系,他与雷锋班的战士常有合作,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排难任务。一来二去,他经常耳闻雷锋所做的好人好事,于是默默地将雷锋作为心中的榜样,也对部队产生了深深的敬仰。

1963年4月,21岁的黄俊玉如愿以偿参军入伍,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3352部队三营29分队义务兵,先后随部队在吉林柳河县、黑龙江漠河等地执行任务,服役6年。1965年春季,小兴安岭发生了一场火灾,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3352部队接到执行灭火任务,全团1000余名官兵紧急出动,前去扑救。由于火势蔓延迅速,战士们顾不得个人安危,一刻也不敢放松,连续作战两天两夜,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了,战士们也已筋疲力尽就在这时,骑马指挥灭火的团长看到有人奋不顾身冲了上去,拼尽全力用松枝拍打着火苗,把最后燃烧的火头尽数打灭了。团长远远喊道“这个战士是哪个连的?这么勇敢,回去给他记功紧接着,就听到有人说“报告团长,这个战士是3352部队三营29分队战士黄俊玉。”是在次执行灭火任务,黄俊玉因表现优秀,捧回了 “喜报”, 荣立三等功。

既当雷锋式的好战士,又当战场上的杀敌能手”这句座右铭一直激励着黄俊玉勇往直前,奋斗不止。他始终不忘要做一个“雷锋式的好战士”。在部队服役6年, 6次被授予“五好战士”,先后14次荣获各类奖项。

1969年黄俊玉退伍后选择回到嘉峪关,他被分配至原嘉峪关市军事委员会保卫部,先后在公安局辖区派出所、司法局工作,直至退休。无论身在何地,他时刻把“为人民服务”记在心间。如今,79岁高龄的黄俊玉老先生已搬入新居幸福嘉苑安度晚年,他的这份“喜报”和背后的故事将永续流传。


  • 今日访问量:      昨日访问量:      总访问量:
  • 网站管理:嘉峪关城市博物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版权所有:嘉峪关城市博物馆
  • 网站备案号:陇ICP备13000539号-2      公安部备案号:62020102000079
  • 地址:嘉峪关城区五一南路1379号         办公室联系电话:0937-6330559